source: http://summer.ntua.edu.tw/~t0336/anxiety.htm
如何避免焦慮
何謂一般焦慮症?
所謂「一般焦慮症」(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)又稱為「泛慮症」,就是指患者對兩個或以上的環境產生焦慮及緊張感覺,但又沒有恐懼症與恐慌症的徵狀,便列作為一般焦慮症。在精神病學的分類中,一般焦慮症屬於焦慮失調的一種
焦慮失調(Anxiety Disorder)俗稱神經衰弱,有很多人喜歡濫用「神經」這詞語來形容那些容易精神緊張的人士,但其實這形容詞是很不妥當的,因為現今的社會,人們的生活節奏急速、工作或讀書壓力又大,所以每個人都有一點的焦慮與緊張是很正常亦很普遍的事。焦慮也是一種內在衝突。
焦慮症通常是指以不安、焦慮、緊張等情緒障礙所發展而成的心理症狀。焦慮症乃因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,而促進腎上腺素分泌所產生之神經生理反應。一般說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安之感覺,但如果其不安之程度嚴重會使其本人覺得難受,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時即屬焦慮症,應接受其治療。
焦慮的定義:
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在面臨危機狀況的時候,如再彎曲的山路開車所感到的一種特別的、不舒服的感覺;另外,當一個人受到挫折時,像是,對別人示好卻遭到拒絕,就會感受到生氣的情緒。還有憂鬱是在發生失落的狀況的時候,如親人過世時就會出現的情緒。
焦慮症 Anxiety Disorder
所謂焦慮乃指一個人因面對心理上的挫折,困難或壓力時所呈現的心情反應。通常以不安、焦慮、緊張等情緒所表現。假如焦慮的程度很厲害,不僅心理上感到很恐慌不安,生理上也產生劇烈
變化,如心跳、呼吸急促、出汗、發抖等等,就被稱為是恐慌假如緊張或不安的對象不清楚,時時都在焦慮不安,沒有固定的憂慮對象時,被稱為是浮動性焦慮。
焦慮的產生:
情緒緊張可源自許多事情:工作壓力、人際關係、經濟問題、孤獨、人群、交通阻塞。由於今日世界的複雜、繁忙,每個人或多或少皆有緊張的經驗。
長期的緊張來自於引起焦慮的狀況一直未獲紓解。例如,三餐不繼或無家可歸的人,或精神、身體受創傷的人,都易受困於極度緊張、焦慮的情緒。
即使生活富裕、教育程度高或身體健康的人,也可能經歷緊張與焦慮。無人可倖免。有些人憂心忡忡,其實是庸人自擾。這是繁雜的今日社會所引起的文明病。
雖然每個人都有緊張的經驗,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調適妥善。我們的身體可應付一些生理及心理的逆境,大郡分人均具此能力。若是短暫的逆境,身體應可輕鬆對付,主要是長期處焦慮症
焦慮是因感受壓力而出現的一種暫時性反應,如果焦慮持續著,以致於影響正常的生活時,就是得到焦慮症了。
隨著工商社會、效率掛帥的今天,焦慮症是醫院很常見的疾病,它常包括了三種層面的症狀表現:
一、情緒的層面,有緊張、不安、壓迫感、敏感、易怒等不適感。
二、生理的層面,有心悸、冒汗 、顫抖、呼吸困難、頭昏、腸胃脹氣感、喉嚨異物感、頻尿、口乾舌燥、肌肉痠痛、失眠、呼吸急促、噁心感等身體症狀。
三、認知的層面,有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社會功能減退、心不在焉等 表現。所以一般焦慮症的病人並不知道要去精神科就醫,而是遊走於各個專科,錯失了治癒的良機。
疾病症狀:
當你焦慮時,可能會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的症狀:
1.憂慮、緊張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思緒混亂或睡不好。
2.做惡夢及出現恐懼的症狀,如心臟砰砰跳、手掌出汗、發抖或腹瀉。
3.感覺肺部受到壓力,而使得呼吸困難。
4.男性會有無法勃起或早洩的現象。
焦慮在醫學上的可粗略分類如下:
1.普通型的焦慮:沒有特別的原因,就會感到焦慮,但是情況不會很嚴重。
2.驚恐症:對於特定空間或場合非常害怕,例如穿越天橋,或搭飛機時會突然很驚慌。
3.創傷後壓力不適症狀:被強暴、搶劫之後的驚慌,或是地震、颱風、水災、火災之後的不安。
4.身心焦慮症狀:當焦慮發生時,有明顯的身體反應,例如發抖、流冷汗、暈眩、無法呼吸等。
5.強迫症:一直進行特定動作,以為這樣可以減少驚慌,但旁人看起來卻覺得古怪。例如:一直洗手來保持乾淨,或是堅持走路來避免撞車意外,就是一種強迫症。
焦慮出現的症狀會讓人誤以為生病了,要去看醫生,以確定沒有身體上的毛病。焦慮時試著做放鬆或做運動,像慢跑、游泳都會減輕焦慮的程度。嚴重的焦慮如果不治療,會變成精神性憂鬱症。
如何應付緊張與焦慮:
緊張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環。每個人都有此經驗,而且每天些許的壓力並無大礙,相反地,適量的緊張使生活更有勁,至少較不單調。
有些人擅於調適生活壓力,有些人則頗受影響。後者多是有野心、肯打拚的人,他們有A型的性格,而前者是比較懂得放鬆心情的人,屬於B型性格。
曾有研究指出,最常引起精神焦慮不安的原因是配偶及親人死亡,其次是離婚、婚姻不美滿、及生病。一個人所受的剌激與打擊愈多,愈容易發病。
根據一位專家的說法,緊張與焦慮本身無害,可怕的是心理長期處於此種狀態所帶來的沮喪與痛苦,它可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。輕者包括疲勞、頭痛、胃灼熱、消化不良、失眠、甚至掉頭髮。重者可產生酸血症、背痛、癌症、局都性迴腸炎、憂鬱症、下痢、憩室炎、高血壓、陽萎、偏頭痛、胰臟毛病、潰瘍。
身體面臨高度緊張狀況時,其反應如下:消化作用停止、心跳加速、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、貯存的脂肪及糖類被釋放出來、膽固醇量上升、血液組成改變以因應血液凝結之需(提防受傷的措施)。在遠古時代,這些身體的變化幫助人類脫逃或抵禦。現今,人們已罕用這套反應。長久處於緊張終將使身體疲乏、免疫系統衰弱、產生高血壓、高膽固醇,並引發頭痛、失眠、消化不良、憂鬱症等病。
下列幾點建議幫助你舒解緊張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:
1.作運動可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。可以跑步、走路、打球等等。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益,但要能定時定量。一個月才運動一次,不會有效果的。
2.有些人認為藥物治療能幫助心情放鬆及調適生活壓力。
3.多休息及睡眠充足。這可能不易辦到,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,儘管仍有些人利用睡眠逃避事實。睡眠愈少,情緒將愈緊繃,更有可能發病,因為免疫系統已變弱。
4.在家裏、工作場所、或其它地方,當面臨情緒緊張時,不妨作深呼吸,有助於舒解壓力。假日期間,可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。儘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,拋開工作的煩惱。
5.從事嗜好是舒解心情的極佳方式。不妨花些錢和時間去作自己喜愛的事。
6.若自己無法處理緊張情緒,大可向專業人員求助,不必感到靦腆。
7.避免咖啡因、香煙、酒精、藥物。酒精、藥物可能提供暫時的解脫,但隔天緊張又來襲,而且這些物質本身也殘害健康。因此,應該學習如何調適,而不是光靠逃避。
在身心面臨緊張及焦慮的迫害時,很重要的一點是飲食正當。除了避開咖啡因及酒精,還需遠離糖、白麵粉製品、醃肉、辛辣刺激的調味料等。
勿吃垃圾食物!正確的飲食將強化身體,使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狀況佳。
第五組
黃涵君
王漢聲
陳靜怡
施呈鈞
- Oct 29 Sun 2006 22:45
如何避免焦慮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