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網址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New-heart/family/homone2.asp
提醒:此文章很長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更年期的父母遇上

青春期的子女


作者:李 瑟
隨著社會轉型,晚婚晚育普遍,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會在四十多歲以後,除需應付中年的生理心理與事業危機,還要手忙腳亂應付青春期兒女的騷動。家庭火爆場面經常上演,親子關係面臨嚴厲考驗。
點燃戰火的因素錯綜複雜,並且比重因人而異,不過荷爾蒙在啟動生理機制方面,扮演重要角色。
醫學界指出,嚴格說來,中年男性並無更年期症狀,但會因為害怕逐漸年老、或為事業與性能力能否成功而焦躁易怒或憂鬱。因為男性激素雖在四十歲左右降低,但非常緩慢,過程可長達二、三十年。
女性就大大不同了。大部份女性在四十八至五十二歲之間進入更年期,卵巢荷爾蒙的分泌在兩、三年內急遽減少,最後月經停止,身體各器官功能受影響,並且心理狀態也會受波動。
根據榮總婦幼門診的歸納,生理方面,大約有75%的停經女性會有熱潮紅、盜汗、陰道乾燥、骨質疏鬆與心臟疾病。發生熱潮紅時,一陣高溫熱流穿過胸部,再到頸子和臉部,在公共場所令人發窘,不舒服也不方便;同時也引起心悸、流汗及皮膚起紅疹。有些人全身都熱潮紅,流汗流到起疹。很多女性還深受夜間盜汗之苦,流汗流到全身濕透,睡不安穩,起身換衣服,失眠到天亮,也影響到伴侶的睡眠品質。有些人還會在熱潮紅之後,冷得發抖。
一位旅行社女主管說,晚上失眠,白天精神不濟,頭痛,容易發脾氣,變得提不起勁來做事。
自律神經也受干擾,導致有些女性會有心理及情緒上的變化,例如情緒消沈抑鬱、易怒、失眠、不安、急躁、絕望感、無助感、焦慮、興奮、緊張與無用感。

人生的秋季
不過心理上的問題並不全然是由動情激素缺乏所致。很多婦產科與精神科醫師也指出,更年期間,也是人入中年的人生轉折點,家庭、社交生活,以及職業上均可能產生重大的變化,需要處理。若父母健在者,則更需孝養,責任負擔沈重。
更且令人難堪的是,婚姻在夫妻都進入中年時,有時反而最脆弱,當妻子面臨熱潮紅、情緒忽上忽下與關節疼痛之時,男人卻留連於聲色犬馬或結交年輕女朋友,傷害妻子的心。
更可怕的衝擊還在心理如何調適。有些女性在月經停止時,第一個反應不是「從此不再麻煩了」,反而是「完了,我老了」,恐慌不再年輕貌美、不再體力充沛、漸入老年而病痛隨之來。尤其當前這個以年輕為導向的社會,普遍恐懼老化,「變老」,被看做是件不受歡迎的事。當女性變老時,會覺得被迫與年輕人競爭,而另方面,可恨的是,身體在一定年紀之後,事實上便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地做事,力不從心的感覺令人沮喪。
精神障礙症狀強弱與否,又常與個人個性、生活型態、人生觀有關。日本著名的婦科醫師野末悅子就歸納指出,有種處事幹練、能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女人,往往對自己的工作投注所有的精力,身心俱疲且壓力較大,當許多事與願違時,就會疑慮自己染患了什麼惡疾,四處求診。
另一種比較「好命」的人,一生倚賴別人,過著安逸的人生,每當發生不好的事情,歸咎他人,然而更年期障礙現在只發生在中年女性身上,難以獲得丈夫與兒女的理解,因此常誤會周遭人對自己態度冷淡,反覆牢騷,造成家人逐漸疏遠。
還有生活圈較窄,注意力全在丈夫、孩子身上;個性內向、悲觀、喜歡鑽牛角尖;或壓抑自我,只為了達成世俗貼的標籤「好媳婦」、「好太太」、「好媽媽」而委屈自己的女性;以及缺乏知識管道或情緒抒解(例如朋友傾訴)的人,比較會出現精神障礙,榮總婦產科醫師余堅忍指出。
糟糕的是,受更年期身心障礙之苦的母親,一旦碰上了也被荷爾蒙鑰匙打開新陳代謝狂動的兒女,兩代相處硝煙時起,互相傷害。因而如何安然渡過混亂,成為現代親子之間最大的挑戰。

甜心娃娃變臉
老天似乎很喜歡跟世間人開玩笑。每個孩子出世時都甜美可愛,到了十幾歲卻變得陰陽怪氣,家裡彷彿住了同名字的兩個人,早上還興緻勃勃有說有笑,晚上卻見他陰沈著臉,動不動就暴跳如雷,拍桌子摔椅子。本來是個笑容可掬的甜心娃娃,到了十三歲卻變得愛挑剔,跟她說話,她說「很煩哪,走開。」囑她添衣,她回嘴說,她不是小孩子,不用告訴她該做什麼……。
師大學生輔導中心主任陳李綢指出,青少年正值生理發展與變化最大的時期,身體發展急速,不但外在的量與機能改變,並且受內分泌影響,情緒變化也很大,環境中又常有許多壓力,偏又缺乏發洩情緒的空間,造成青少年的情緒起伏大,不愉快的時候佔大多數。
台灣的青少年更被特有的社會文化所擠壓。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研究發現,青少年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業和家庭。對國中生而言,最痛苦的壓力來自學校課業,尤其是國三生、國中資優生及前段班學生;高中高職學生則擔心「職業前途、生涯發展」。
壓力固然困擾青少年,而迫使他們傾向以偏激方式來對抗壓力的,更在於他們不知該如何處理壓力。美國著名的心理醫生杜蒙特認為,此時青少年的身體仍在朝大人成長,但是對壓力的知覺與反應,卻偏偏仍停留在過去幼年時,引起青少年自我懷疑、恐懼、缺乏自尊、也沒有安全感。每當有人問這位著名心理醫生:你認為青少年最常碰到的問題是什麼?他說:「我的答案永遠是:長大成人,接受自己。」
越來越多青少年碰到挫折,不會處理,就用自我毀滅的方式逃避,已到了讓成人詫異「只為了這 樣一件小事嗎?」。一位兒子現已唸大專的母親就透露,兒子國三時,她曾接到學校輔導室老師的電話,才知道平日正常上下學,懂事乖巧的兒子,竟曾有過自殺念頭,只因為「他不喜歡班導師」,這位母親到現在還是惶惑不解:「我們這樣社經文化不錯的家庭,夫妻也都關心子女,也從不給孩子壓力,再美滿不過,怎麼還會有這樣的事?家中也有溝通,我也聽孩子提過不喜歡導師,但也不致於到想要自殺的程度啊!」

憤怒混亂的青少年期
青春期的成長既是如此的艱難,憤怒混亂的青少年只顧自我,幾近苛薄自私的言行,也將父母逼迫得喘不過氣來。十幾歲的孩子一方面覺得自己已長大,不屑於父母的建議,但另一方面他們缺乏獨立經驗與自信,實在很需要父母的建議,但當父母建議時,又會心有不滿,譏刺為「愚昧」「八股」。他們處理這種掙扎的方式,就是搖撼父母「神話」。頂撞、大吼大叫、憂鬱冷漠。孩子進入青春期,就好像家裡來了個外人,古怪與困惑似乎是必經的過程,他們試圖扮演各種新角色與身份,再找出最適合的「自己」;他們發現父母老師不是世界的全部,而想要在人生旅程中找到其他重要的人物。
但要父母適應這種態度並不容易,尤其當他們向來被孩子奉為圭臬,一夕之間,威權被撼動,做父母的經常放不下身段。父母早已承受很大壓力,要拚命養家活口,處理生活上的、工作上的壓力,還要防範孩子身心健康。而不幸的是,學校並沒有教我們如何為人父母;祖父母輩留下的方式,又似乎不合教養當代精靈青少年所用。
一位媽媽談到兩三年前的噩夢,兒子偏要「不聽話」,先是不肯「正正常常」考高中,經過家庭內衝突,媽媽讓步,兒子上了專科學校,她想「夠民主了吧,如了你所願」,以為可以安渡接下來這幾年直到當兵。不料兒子不知那兒來的想法,執意要搬出去,因為「我長大了,要獨立生活」,全家阻攔、親子間爭吵,媽媽又氣又急又傷心,病倒住進了醫院,兒子終究還是到學校附近租屋,媽媽爸爸趕去勘查,房舍簡陋雜亂,媽媽哭了,她就是弄不懂「為什麼好好的、正正常常的家你不住,偏要這樣。父母這麼愛你們,全心全意的付出,你怎麼還要離家?」母子之間僵持對立了半年,最後是爸爸拿出經營管理的一些原則,冷靜地解決了這場狂飆,
方法(一)勸媽媽你要「放心」,也要體諒他的需求,接納他的想法
(二)兒子要有獨立的樣子,家裡可以負擔你想獨立的代價,包括房租、合理的生活費每天兩百元,但你要交朋友、要講義氣,請客開銷大,還有什麼看電影、玩音響、去pub 的,那就自己打工去賺吧,不過爸媽要知道打工的性質與場合。「獨立?獨立也是要學習的,要自由就先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,」媽媽引述爸爸的理論說。
目前的發展是「好極了」,媽媽說,兒子結束狂飆,正在當兵,戀家愛媽媽得不得了,只要一有假就趕回家,一見面就是又摟又抱的叫「老媽」,也不亂花錢,因為那場「獨立記」讓他發現,原來,錢不是隨口說「要」就會從天上掉下來。
媽媽也承認自己學到很多,覺悟到那時自己其實是「自苦」,很多的反應其實是「自己的情緒」,不能接受自己的辛苦持家還不被接受,而且時代不同,成年人與青少年接收的訊息不同,價值觀當然不同,他不想照大人的意思一步一步走,大人怎麼可以認為他「不正常」,那不是更逼他走?「所謂正常不正常,是我們訂的,但是我為什麼一定要他照我的想法一個模子出來呢?他又沒有做什麼危害社會的事。」 她自省道。

不是荷爾蒙的錯
中年父母與青少年兒女之間的衝突,看起來好像是荷爾蒙引起的戰爭,但嚴格說來,不能只怪荷爾蒙。和平醫院精神科醫師李慧玟指出,其實細究每個個案,都有蛛絲馬跡可尋,原本親子之間就有人際關係的衝突,或心理上的鬱結。
藝文人士胡茵夢與她母親之間的故事就很出名。胡母四十四歲才生胡茵夢,老來得女,丈夫卻在外面另組家庭,使心高氣傲的胡母對胡茵夢期待高,教養過程也嚴厲,數學考不好就視為「白痴」,又打又罵。胡茵夢曾自述她慘綠少年時,受不了母親的羞辱與逼迫,每天對著樹林大喊:「我將來一定會復仇的!」母女兩人一生互相傷害,直到母親快過世前才彼此表達關愛,留下許多遺憾。
中年母親與叛逆的青春期女兒之間的對立,其實緣由早有其它問題。胡母因為個人的挫折,性格情緒化,並且把她無機會受人肯定的好強與才華,移轉到女兒身上,期待胡茵夢甚高,偏偏女兒「不聽話」,而在兩人都處於人生轉折關口時,對立衝突更加劇。
「不只是荷爾蒙,過往的經驗與情緒如果沒抒解,就會引起親子間的衝突。」李慧玟指出。
其實人的一生,總在面臨轉折,人就是逐一克服轉折來渡過人生的;更年期更是女性生涯一大轉折。因而學會渡過更年期,也學會如何做父母,是新時代中年母親的新課題。因為只有成年人學會如何做父母,才能帶領好兒女渡過青春期。大不同於過去女性只能暗地忍耐更年期的不舒服,做父母的只要祭出威權打罵即算盡職。
大多數成年人同意,今天的世界,比他們年少時所要面對的問題嚴重許多。子女更難安身立命,例如家庭瓦解、威脅生命的毒品、與傳播不正確訊息的媒體,比往日更猖獗。過去許多從青春期進入成年人的本應經歷的成長過程,已消失不再,使得今日青少年成熟的速度,比父母與祖父母當時快得多。
另方面有研究顯示,需先解決成人的問題,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。美國有研究指出,父母沮喪孩子也會變得沮喪。憂鬱的母親與孩子意見衝突時,不知如何在堅持己見與妥協之間找到平衡點,使孩子誤以為不守規矩,就是獨立。憂鬱的母親與孩子較少交談,即便偶爾交談,多半傾向批評孩子。如果父母都很抑鬱,或者夫妻感情不和,會較以自我為中心,較少讚美對方的表現,也會對不良行為小題大作,讓子女左右為難,較不易與孩子溝通。
拜醫學進步之賜,目前婦科或更年期特別門診醫生,會依各人不同狀況,酌量給予荷爾蒙補充治療(HRT),因而可以減緩婦女一些生理症狀,減少壓力,幫助婦女較不易怒、較不緊張、較不沮喪、和較不健忘。接受採訪的諸位中年女子都表示,服用動情激素後,所有不舒服症狀消失,「很好睡,等於沒有更年期」。有人學會更愛自己,每年一次全身健康檢查,半年一個驗血檢查。

重新架構價值觀
但醫學界也提醒,藥物並非消弭一切症狀的魔術,如果治療的起點不從積極愉快邁向老年為出發點,症狀很難好轉。
社會上有許多人在停經後,並未發生更年期的精神障礙。這些人多半擁有足以沈迷其中的活動或興趣,即使身體有些不適,也不會耿耿於懷。前國際票券公司副總經理齊寧媛就是一例。這位典雅婉約的女銀行家,不但致力培養人才與發展金融專案,並且經常接觸各種藝文活動,還常邀請部屬、朋友甚而晚輩一起去聽音樂會,安詳自在,與她往來的人無不感覺如沐春風。另外,個人氣質屬於悠然自得.積極開朗的人,即使生理有些障礙,也不會因此煩惱不已。並且會接受親友建議,找醫生協助減除症狀。一位旅遊業女主管向來開朗樂觀,她說,當一開始有症狀,她就找朋友、看醫生、看很多書、聽很多演講。
李慧玟醫師認為,最積極的策略,莫過於訓練自己面對「荷爾蒙」、「更年期」這幾個字背後意思的衝擊,首先訓練自己不再受世俗想法「女人身體代表女人價值」的影響,然後架構新價值觀「身體是老了,但是更有智慧」,從今以後不用再擔心「失去」美貌,因為智慧不會失去,只會一直「成長」,只會更多,不會減少。
現在仔細地看看你自己,評估你的生活方式,審視你的選擇,決定何者需要改變。你會發現,唯一能改善你的人,是你自己。
李醫師更建議,讓全家人知道媽媽進入更年期,身心需要調適,大家比較會體諒,衝突就會減少很多。

學習做父母
接下來,就是要學習「如何做父母」。一般人乍聽這話,會覺得很好笑,誰不會做父母?會生孩子,就做了父母。
但實際上很多人的觀念與作法,是否有助兒女成長還有待商榷。五十七歲的蔡榮美回憶十二年前有一晚,她做完生意回家遍尋不著準備考大學的獨子,等很久終於看到他時,做媽媽的居然劈頭叫罵「你跑那裡去?」兒子一點也感受不到母親是高興、擔心與激動,只覺委屈,為了達成三代對獨子出人頭地的期望,辛苦讀書出去吃碗麵,怎麼還被罵?蔡榮美後來去上課學習親職教育,才發覺自己雖出身中學老師也很注重家庭教育,卻仍犯了許多錯,一邊上課一邊流眼不淚,回家跟兒子道歉。有感於上課、看書、靜下心來反省、揣摩心理技巧以後,不但改變自我,並且影響家人互動都改善,蔡榮美成立了幸福人生工作室,免費幫助其他人學習做父母。
「如果與孩子的關係原來就不好,更年期時才會更不好,需要先釐清問題出在原來的關係,而不是荷爾蒙做怪。釐清後才對應,下定決心 重建關係,」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主任馮喬蘭認為。
現在慢慢有父母上課學習親子關係,李慧玟醫師認為,如果趨勢繼續,或許兩三代後,會出現較多開明父母,或將有助減少青少年問題。因為這種學習,從父母學會愛自己尊重自己開始,解決自己從青少年到更年期以來,一直未解決的問題,例如自我懷疑、不會處理壓力…,進而豁然開放心靈,學會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孩子、尊重孩子,學會傾聽的工夫、耐心,願意給時間,引導問話的技巧,給孩子機會說出他的感覺與困難,按捺自己忍不住想批評、訓斥或說教的習慣性反應,以免阻絕溝通的路。這些能力其實與工作上的領導管理類似,可惜很多人把領導管理、人際關係能力只放在職場上,卻不放在家裡,李慧玟喟歎。
從人生的夏季,漸漸走入初秋,智慧與理智增長,固然令人欣慰,如果能提早準備,因而擁有親密的兒女關係,幸福更年期是可期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enpray 的頭像
    teenpray

    Teenpray@Taipei

    teenp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